【两会“童”音】唐装热、汉服热爆发强劲“中国潮半岛”政协委员谈“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美”

  服饰       |      2024-03-09 15:23:05

  半岛未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谢青)今年春节期间,#马面裙爆火#、#过年曹县马面裙卖了3个多亿仍供不应求#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红遍社交网络,甚至远销海外,众多明星、爱美人士等争相穿着展示。

  谈及近些年出现的“唐装热”、“汉服热”、“华服热”、“新中式热”等,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对未来网记者表示,大众渴望在服饰方面展现中国气质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由此爆发了强劲的“中国潮”。而在全球化趋势之下,重大外交场合中礼仪服装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华礼仪服饰正是文化产业载体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海江认为,中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服饰文化传统和宝贵资源。当前,应该围绕中华文化体系构建承载民族文化的新时代礼仪服饰系统,构建一套能够与国际社会的西式礼仪服装规范实现着装对等的“中国方案”,通过中华服饰来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由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海江提出了《关于构建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体系的提案》。他建议,组建专业理论研究和创新设计团队,进行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的文化理论及创新设计体系构建研究。同时对中华礼仪服饰的人才、宣传推广等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中国方案。

  “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文化形象定位模糊,尚未建立起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文化理论及实践体系半岛。”在走访调研中半岛,都海江注意到,中华礼仪服饰文化理论研究成果社会转化率较低,广大消费者及相关产业缺乏规范性引导,且尚未广泛参与到国家服饰文化形象的建构中,以及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博机构和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整合国内优质文化创意资源,组建专家研究团队,构建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文化的理论体系,为创新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与核心理论架构。”都海江建议,探索传统服饰文化当代转化的设计方法与路径,实现新时代语境下中华礼仪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外交礼服”,重大会议和传统节日的礼仪服饰设计提供系统性设计方案和参考素材。

  近几年“国潮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服饰的热爱及需求,但也出现“产品多精品少”的现象,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优秀人才缺口较大。

  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海江建议,加强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人才提供专业的学习深造、研修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挖掘中华服饰的文化资源和美学意蕴,培养更多更专业的设计师半岛,满足社会和行业对服饰创新优秀人才的需求,对于拓展中华礼仪服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此外,都海江提出半岛,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推广中华礼仪服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鼓励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中华服饰礼仪,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知半岛。

  都海江建议,探索新时代中国外交礼仪服饰设计新范式,构建塑造国家外交形象的中国方案。政府部门积极支持和引导新时代中国外交礼仪服饰设计,围绕中国文化体系构建,针对新时代国家外交形象和外交活动性质,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中国方案,并在外事活动中落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