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冬日的“速冻”开启得十分迅猛,但选择赴美IPO的新骏羊绒服饰的IPO进程似乎要迎来新的进展。
去年7月,新骏羊绒服饰作为备案新规以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首家拟纳斯达克IPO企业获得备案通知书,可见其已取得美国IPO上市的前置要求,然而却迟迟未见新的动向。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在进入2024年后,新骏羊绒更新了一份新的招股书,似乎意味着其“敲钟”步伐的临近。然而,基本面的变化,还能令新骏羊绒服饰成为资本的“宠儿”吗?
据了解,新骏羊绒服饰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商,成立于2014年,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纱线产品、纺织品和成衣解决方案。公司客户包括品牌商、纺织品制造商、服装采购代理以及在线时尚服装零售商。
然而,业绩的骤变或许会让投资者心生谨慎:据招股书披露,在截至9月30日的2022财年和2023财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4亿元,8256.37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下降约28%。从利润端来看,公司在2022财年整体经营还是不错的,录得722.68万元,却在2023财年内火速业绩“变脸”,由盈利转为亏损99.39万元。
针对于业绩的大幅波动,新骏羊绒指出,其收入的下降主要因纱线万元,原因是经济低迷及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纱线平均售价下跌。
而从中亦不难看出,2023财年,纱线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的93.31%,堪称“顶梁柱”业务,因而其波动的加剧,也影响着新骏羊绒的整体业绩表现,而成衣销售业务相较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从盈利指标来看,截至2023年9月30日,纱线个百分点,依然是因经济低迷及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纱线平均售价下跌半岛。而成衣的毛利率反而从11%上升至20%,却因规模较小,对整体业绩的下滑并未构成带动作用。
在三费角度来看,2022财年公司销售和营销费用和一般和行政费用均较去年保持着相对稳定,营业成本反而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因收入和盈利上的锐减,“降本”似乎并未达到“增效”的效果,这似乎也与整体纺服行业的不景气有所关联。
除此以外,新骏羊绒依然存在着客户集中度较高,或将带来一定业绩波动风险。据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和2023年9月30日,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88%和81%。公司在招股书中坦承,与前五大客户的交易主要通过订单进行,并无签订长期协议。
而新骏羊绒同步也面临着“缺血”的困扰。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公司的大部分流动资产由应收账款组成,在2022、2023财年,其应收账款净额达到了惊人的5699.63万、4709万元,而相对于营运资金需求,其现金水平较低半岛,同期现金和银行余额由2022财年末的116.65万元锐减至59.18万元。
除非公司能及时收回部分应收账款半岛,否则如果没有额外融资,新骏羊绒可能没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来为其运营提供资金。而公司预计未来几年的运营和资本支出将会增加,因为其扩大了原材料库存,并加强了供应链管理服务,以覆盖更大的客户群。因此,赴美IPO或许将是新骏羊绒迫在眉睫的融资之举。
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受海外去库需求疲弱及高基数等因素影响,纺织制造板块收入承压较为明显,利润端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而时间到了2023年,2023年1-10月,中国纺织业实现营业收入18473.9亿元,同比-12.4%;纺织业利润总额546.6亿元,同比-24%。
由出口数据进一步看到,2023年以来,我国服装及纱线出口景气度较弱,主要受2022下半年海外品牌商去库因素影响。1-11月我国服装及衣着累计出口1483亿美元,同比-8.0%;纺织纱线月出口正增长,此后迅速回落,7月以来出口持续改善。
行业的不景气令行业内的企业压力倍增。2023年1-10月,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营业收入9751.2亿元,同比-18.4%;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总额435.7亿元,同比-22.6%。趋势上看,今年以来纺织业和服装服饰业整体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降幅有所收敛,10月单月来看,纺织业营业收入同比-9.6%,服装服饰业营业收入同比-14.3%。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观念逐渐开始改变,消费者们不再单纯认为“贵就是好”,他们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也注重性价比,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理念——“反向消费”。反向消费意味着从性价比出发,对去品牌化与低价物品的消费。这一新消费潮流也预示着未来的中国市场将更加趋向于理性、务实,企业则更加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与创新。
从板块整体表现来看,2024年的经济与消费复苏将带动行业业绩回暖半岛,而新骏羊绒服饰作为产业链中的供应商半岛,或将有望从中受益,毛利率迎来修复;而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服装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将给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
与行业龙头如新澳股份(603889.SH)、鄂尔多斯(600295.SH)等相比,新骏在收入结构上仍稍显单一,而业务规模偏小亦使得公司后续业绩走势更具风险,在赴美上市后能否吸引足够投资者关注,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