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4月22日,走进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具工装工程师戴玉柏站在近20米高、总层数70多层的工具智能存储库前,在显示屏上输入36#,“这是第36层工具,里面装有各种型号百余种套筒和套头,总重263公斤。”随着戴玉柏的介绍,近两米长的储物格从存储库中输送出来,里面的工具被他整理得整整齐齐。戴玉柏存储工具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智能立体存储库。
像这种百余种不同型号的装配工具,戴玉柏管着几千种,最大的工装可以支撑20吨的工位起重机,而最小的自制工具直径仅为1.5毫米。在整个企业生产进程中,谁要工具都得找戴玉柏这个工具、工装“大管家”。
在生产车间,40多个工位操作台都有一面挂满扳手、钳子、电动手钻等几十种工具的面板。每一把工具后边都有一个黄色贴纸,这就是戴玉柏主导的工具目视化管理项目。
“工具目视化管理,是为了解决员工在产线装配过程中,寻找装配工具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也是下班后督促工具‘回家’的重要方法。工具目视化管理项目,减少了职工装配过程中寻找工具的时间,提高了产线装配效率。”戴玉柏说,“每一个工位都要用到几十种工具,为了统计清楚,我到每个工位去了解都用到哪些工具,然后按照所使用工具的特定形状,裁剪出每一把工具的贴纸贴在操作台面板上。这样一来,员工拿走哪个型号的工具,我们一看贴纸就一目了然。”
戴玉柏还组织编写了工具管理流程半岛,明确了装配工具的选型、申报、使用及报废的相关流程。工具管理工作不仅优化了公司的工具使用及工具购买需求,而且每年可节省十几万元的工具采购支出。
不过在戴玉柏看来,市面上能买到的工具、工装好管理,难就难在每次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一些标准工具无法解决的装配难题半岛。这就需要戴玉柏自己改进、优化现有工具半岛,再不行,就得他自己设计研究制造了。
在发动机组装生产线,就用着一件由戴玉柏优化的工装——发动机装配工装。“我们用到的发动机型号不一样,每个型号都有一个‘量身打造’的工装半岛,一个工装只能组装一台发动机。”戴玉柏说,“工装有数,有人用了就得有人排队。我根据不同发动机型号、支点,从三维设计图开始设计,在固定的工装上增加可拆卸支点,这样一台工装可以兼容数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提高了工装使用频率和职工组装效率,同时也解决了产线空间,大大减少了产品切换的换型时间。”
随着戴玉柏的脚步,来到了压路机钢轮组装工装面前——一台电机、一个摇把、一个半圆形支架。这就是戴玉柏发明的可翻转式装配工装。“小型的压路机钢轮也得1吨多重,在往钢轮中间安装几百斤重的轴承时,之前需要工人抬或者用吊轮把钢轮竖起来,躺着装不仅费劲,还容易损坏钢轴。”戴玉柏说,“现在使用翻转工装,支架开始旋转竖起,把钢轮固定到支架上,一个人可以很轻松地把钢轮竖起来,再装轴就方便多了。装配完成后再通过旋转支架,让钢轮水平放置,容易进行下一步操作。这个工装,不仅节省了装配时间,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装配质量。”
多年来,类似压路机钢轮组装工装这种非标设计,戴玉柏创新完成了几百个,组织、协调外协的特殊工具也有上百个。为更快更好地将设计图纸转化成实物半岛,提高工作效率,戴玉柏向公司申请成立了工装设计实施小组,多年来向公司交付几百个实用工装,在缩短转化时间的同时,节省了上百万元的工装制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