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半岛发展调研行⑪丨三台焕新: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蝶变之路

  工装       |      2024-04-16 20:27:59

  半岛一片迷彩工装面料,每年带来约25亿元产值,从这里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卷砂纸,能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均匀分布70亿颗微米级颗粒,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引得欧美、东南亚客户竞相追逐,这里建有国内首条自研的生产线;

  一粒麦冬,从传统中药“变身”为饮料、化妆品,进军日韩、东南亚和欧盟市场,这里的麦冬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

  这些,都来自传统农业大县三台县。近年来,三台县通过工业、农业、市场的三大“焕新”,不断推动农业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转型升级,也刷新了外界对于三台的认知。

  数据显示,2023年三台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30.55亿元,同比增长8.0%。同时,三台县连续5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登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0位、赛迪西部百强县榜单第36位。

  4月10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走进绵阳市三台县,解码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焕新三部曲”。

  涪江从三台县穿城而过。4月10日下午,调研组沿涪江前行至位于三台县北部的芦溪镇。阳光晴好,近处的农田、远处的丘陵都散发着勃勃的生机活力。“涪江在芦溪镇拐了几道弯,为三台县冲刷出一片片肥沃的河谷小平原。”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指着一处河湾对调研组说道,得益于涪江,三台有了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县。

  数据显示,2023年三台县完成粮食播面181.17万亩、总产67.52万吨,产量连续五年全省前三;油料总产17.66万吨,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出栏生猪118.8万头,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半岛。

  蒋次勇说,作为农业大县,在做好初级农产品供给保障工作的同时,近年来三台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化,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经过深入调研,调研组注意到,三台县的农业焕新可以概括为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即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下功夫。

  四川台沃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沃香”)是园区内的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的车间,数百公斤大米“从天而降”,经过几根粗大的管道,经过机器选筛,去除其中的断米等瑕疵品,最终在生产线终端“输出”一袋袋匀称洁净的大米。这样的场景,每秒都在这座三层楼高的厂房内上演,这里一天能产出250吨大米半岛,而负责整条生产线的只有一名工人。

  台沃香生产负责人林红介绍,根据品种、产地差异,这里的大米售价在每斤10元到50元,远高于市场平均价,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该公司对大米生产全产业链的精准把控和规范。“我们构建了从育种、种植、田间管护、测土配方、加工的全产业链。”林红说。

  良种是现代农业的起点。从台沃香厂房三楼的窗户向外望去,涪江两岸的土地尽收眼底,远处是一片丘陵。“河两岸是我们的粮油种植基地,越过丘陵后边还有,新一季的良种、良苗都已经播种完毕。”林红说,培育良种,不仅眼光要放长远,还要精准。

  根据三台的自然条件,台沃香在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四大良种领域发力,视角早已越过眼前的丘陵:在海南建有水稻繁育基地;在安徽合肥打造了水稻育种基地,邀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原专家主持研发;为探索水稻抗倒伏技术,在安徽巢湖建设了水稻良繁基地……

  特别是从2020年起,台沃香在台沃科研中试基地内率先试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终于在2022年试验成功,这是川北地区首次种出再生稻,打破了四川再生稻“北不过金堂”的传统认知。2023年,在中试基地经实收测产,两季产量合计亩产计1121公斤,又创新高。

  “现代种业之外,我们的核心业务还有专用配方肥、健康植保、农业托管服务、粮油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林红说,目前台沃香的专用肥产量与工厂化育秧规模居四川第一,种业和植保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全省居于前列。

  在台沃香办公楼不远处,是一座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经常在此“碰头”,他们的目标是与企业合作,培育生猪“芯片”,“通过收集全省优秀种公猪表形和基因数据,研究川猪遗传改良及新品培育等。”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陈栋说。

  通过努力,三台县已经有了三大生猪育种科研成果:天府肉猪、天府黑猪和川藏黑猪,它们具备多重优点,且本土适应性强。

  依托生猪良种,三台县不断完善“育、繁、推”生产体系,深化“产、加、销”市场体系,通过铁骑力士、正邦、新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形成年供种猪20万头、年供仔猪180万头、育肥猪120万头的能力,将传统的生猪养殖拓展为一条年产值达百亿元的产业链条。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三台县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今年初,三台县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台沃香等企业入选全省100个“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三台黑猪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芦溪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四川省有机产品示范区创建通过质量评价验收。

  调研组走进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佳联佳禧”)的展示大厅,一排迷彩工装布料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一款颜色适用于荒漠地区,这款则偏向丛林……无论是何种地貌半岛,都可以从这里找到适用的颜色组合。”佳联佳禧副总经理石岷山指着两件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迷彩工装说,它们的售价差距达到3倍以上,更贵的那款还供不应求,“差异,源于背后的科技含量。”

  三台县是人口大县,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在此起步较早,成立于2003年的佳联佳禧正是当地纺织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石岷山说,纺织产业的“天花板”很容易触摸到。佳联佳禧成立当年产值就达到8000万元,随后的几年,十亿元成为一道“门槛”,似乎难以逾越。

  如何打破行业增长上限的瓶颈?佳联佳禧将目光锁定在迷彩工装的印染上。“工装行业有两个环节技术含量最高,一个是上游的特种纤维制造,一个是下游的印染环节,要给高强度尼龙材料染色很困难。”石岷山说。

  什么是防红外技术?石岷山说,这指的是由佳联佳禧印染的迷彩工装可以隔绝红外线,在红外侦测中,身着这款工装可以实现“隐身”。

  “印染技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迭代进化,通过科技赋能改造提升纺织这一传统产业,我们已经尝到甜头。”石岷山说,要保持行业领先需要在科研上不断创新。

  目前,佳联佳禧的年生产力达到2亿米,位居中国印染企业前十,并先后获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和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佳联佳禧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家龙头企业半岛,近年来带动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三台,涵盖面料定制、剪裁加工等领域。

  佳联佳禧印染的迷彩工装面料,2023年创造产值近25亿元。三台工业另一张名片——“砂纸”,在2023年也创造了近6亿元产值。

  砂纸是最常见的磨具之一,就是在一张薄膜上黏附无数的磨料颗粒。当薄膜厚度不断降低,低至0.15毫米时,磨料颗粒则达到微米级,这些颗粒均匀铺开,就成了一张聚酯砂膜。这张砂纸能够打磨的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柔性磨具。

  “我们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等,就是用这种砂纸打磨的。”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台固锐”)负责人谢泽说。

  在三台固锐的厂房内,长长的植砂机组车床上,一卷卷聚酯砂膜在锃亮的滚筒上徐行进。全长380米的车间里,因为采用了智能化、数字化运作的轮动自动化植砂设备,只有8个技术工人在操作。

  “这是国内首条自研的聚酯砂膜生产线,这项技术仅研发就用了5年时间,投入约8000万元,目前我们的聚酯砂膜生产规模已位列全国第一。”谢泽说,2015年以前,我国的聚酯砂膜主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在100元/平方米左右,三台固锐的聚酯砂膜生产线,产品品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要求,售价却只有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参观工厂时,调研组在检测室内看到很多显微镜。谢泽介绍,三台固锐生产的“砂纸”颗粒极其微小——在1平方米的聚酯砂膜上,黏附着70亿颗微米级的颗粒,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检测,这些颗粒能否均匀分布是生产环节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度在于稳定性,需要确保砂纸在打磨第一次和第100次乃至第1万次时的效果一致。

  “这就必须确保生产线运行速度均一,不能有一丝起伏变化。我们在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拥有300多项专利。”谢泽说。

  调研组注意到,三台县的龙头企业十分注重科研投入,但三台县本身所拥有的科研资源极其有限。

  “科创资源是我们的瓶颈,但三台县域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绵阳科技城和成都之间,这两地的科研资源可以很好地覆盖到三台县,这成为三台县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唐子淇说,以三台固锐为例,目前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年总产值的5%左右,并在成都搭建了基础研究团队。

  以科技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三台县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并成功创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纺织鞋服产业获评全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一颗麦冬,每年为三台带来近40亿元的产值”,这一数据引起调研组的注意。

  涪江流经三台县的涪城村,是三台道地中药材麦冬的主产地,这里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麦冬之乡”。

  三台县农业园区农业产业服务股股长张明介绍,该县种植麦冬已有数百年历史。麦冬是一种传统药材,在156种中药药方中都能看到其身影。

  调研组来到这里时,麦冬采收季刚刚结束,已进入加工环节。麦冬的块状根经过烘干等多道环节后,样子跟葡萄干差不多。

  张明说,以往麦冬主要在国内销售,如今随着中药文化的传播,麦冬以及相关衍生品已经远销海外。

  作为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区之一,三台县麦冬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盟以及日本、韩国等地。

  为了更好地挖掘麦冬价值,三台县组建了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对麦冬进行全产业链攻关。调研组在三台县中国麦冬博物馆看到,当地已开发出麦冬饮料、麦冬汤料包、麦冬茶、麦冬化妆品、麦冬手工皂等多种产品。

  随着麦冬海外市场的逐步打开,2019年底,三台县建成了中国麦冬电子交易中心。截至目前,电商交易平台交易额累计达15亿元,三台县正成为全国麦冬种植、生产和交易中心。2020年底,三台县“涪城麦冬”成功入列《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地理标志互认清单。

  离开涪城村,调研组来到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盒盒午餐肉罐头正从流水线上“流淌”出来。“这批肉罐头是发往欧洲的,这批即将出口到东南亚。”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申浩说。

  申浩介绍,目前该公司拥有进口及国产较为先进的空罐全自动生产线以及午餐肉、红烧肉类产品生产线条,“梅林”牌系列罐头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出口畅销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实现年产值达6亿元。

  “目前国内外销售各占一半,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在海外市场发力,不断巩固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优势。”申浩说。

  佳联佳禧生产的迷彩工装同样备受海外用户青睐,该公司80%的产量销往海外,出口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台固锐的聚酯砂膜等砂纸和高端磨具,出口占到全公司产能的20%左右;在台沃香的办公楼内,大厅的顶部有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欧洲、美洲、非洲等标红的位置,都是台沃香产品的海外市场……

  三台县商务局局长何永安介绍,在去年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该县佳联佳禧等4家公司参展,展品涉及纺织服装、木工机械刀具、工业砂布砂纸、母婴产品等行业领域。参展期间,4家企业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累计签订进出口订单超500万美元。

  三台古名梓州、潼川,曾是古代蜀中重要的交通枢纽,盛唐时期因此一度与成都齐名。如今在三台古城前的涪江岸边,仍留有古梓州渡遗址,当年梓州生产的丝绸、棉布、井盐等货物在此装船转运出川,书写了一段古梓州繁荣的对外商贸往事。

  如今,古渡口不再使用,但给三台留下了开放的基因。“市场焕新”,让三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洋溢着开放的气质和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2023年三台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89亿元、同比增长29.28%半岛。

  “必须走出去,要在外部寻找技术、市场,从更大的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何永安说,拓宽海外市场是三台县从农业大县向产业大县转变的重要抓手。

  科技赋能,市场焕新,不管是发展农业还是工业,都要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三台县的发展转变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未来可期!